Site Loader
Register

Hot Articles

[企業專訪] Taboocha – 姐妹情深 以發酵茶闖天涯

Lisa和Pat於2014年設立品牌Taboocha(大杯茶),店內主打發酵茶(Kombucha),是把菌膜加入茶和糖發酵大概7至14日而成,含有豐富益生菌的健康飲料,能夠幫助消化和促進腸道健康。店內發酵茶的口味種類繁多,能夠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例如台灣鳯梨凍頂烏龍茶菌(Pineapple Jade Oolong Tea)、杞子薑綠茶菌(Goji Berry Ginger Green Tea)、紫蘇西瓜綠茶菌(Shiso Waterlemon Green Tea)等。 「貼地」經歷促成創業 香港人生活忙碌,加上食無定時、少運動,消化和便秘等問題隨之而生,以往在高壓環境下工作的Lisa也不例外。碰巧當時Lisa的一位素食者朋友向身體狀況不好的她推介了Kombucha,而這次偶然的機會除了讓Lisa的腸道問題得以改善,亦令她從此關注起益生菌這個課題。適逢Lisa有意轉換工作環境,希望能夠從事性質天然、健康的工作,於是決定辭去原有工作,並拿着朋友給她的菌母去製作Kombucha,再加入水果和香草製作出不同的獨特口味。決定小試牛刀的Lisa在市集擺賣自家製的Kombucha,自立門戶的信心在收到客戶正面的回應後逐漸萌芽,最後開始了Taboocha的發展旅程。 品牌名稱與唐狗的關係 Lisa和Pat提到「品牌名字是取自我們領養的唐狗」。兩姐妹對動物的喜愛不限於此,更將環保元素融入其中。她們堅持使用玻璃樽盛載發酵茶,客人飲用完後便安排回收,再清潔消毒,以達到環保消費的原則。而且,每回收一個玻璃樽,Taboocha便會捐$1到本地領養或流浪貓狗機構,為愛護動物出一份力。

[企業專訪]GoalCraft – 不走平凡道路 創造健康工程

GoalCraft是一間專門為顧客提供健康建議的顧問公司。在個人方面,GoalCraft會以工作坊或一對一形式,針對客戶健康提出建議,如提高睡眠質素。在公司方面,則根據公司的需要來制定課程,內容並不會只局限於身心健康也包括培養領導素質。 卸下工程帽 GoalCraft創辦人Cavan本身是一名工程師,機緣巧合下到美國加州攻讀量子力學,離開了大學後就到了矽谷工作,隨後輾轉回流香港。Cavan一直很喜歡加州的生活和運動,亦汲取了很多健康與運動的相關知識,期後更考獲了訓練師牌照及當上了一名私人教練。求變的Cavan有感在工作生涯上需要轉變,於時便選擇離開了工程界,投身創業家行列。 「疫」境自強 可是剛離開崗位,肺炎疫情便開始蔓延。喜歡嘗試的Cavan便決定利用這次契機繼續學習新事物。偶然之下發現了以中西合壁方法了解醫學的功能醫學(Functional Medicine),這令Cavan走上健康顧問之路。作為健康顧問,需要了解身體構造和運作,Cavan會提點客戶關注日常飲食、生活環境、習慣等,但不會派發藥品,只會提供需要的營養補充品,以達到維持身體健康的效果。 睡覺是一門藝術 Cavan是睡眠方面的專家,他特意將功能醫學課程中關於睡眠的課程抽出來用以幫助顧客。他覺得香港人一直都忽視睡眠的重要性,經常把工作,飲食,運動放在睡眠前。而當被問到與同行比較有什麼獨特之處,Cavan認為心理學家、心理醫生、中醫等較常會給予藥物和分派練習給客/病人做,但作為健康顧問,Goalcraft則會以營養補健品和自身的教導作主導,再利用科技的便利,以不同儀器來留意身體的狀況,Cavan以智能戒指作例子,儀器能夠在使用者睡覺時監察到用家是否進入了深層睡眠或淺層睡眠,從而為個人制定出適合的療程。 創業是要求你去創造,若然你不能拋下包袱和自尊,就會變成一件很難的事。

[企業專訪]童創文化 – 一群滿腔熱忱的教育工作者 為孩子打造多元發展的課程

童創文化是一家私營教育機構,主要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中小學學生提供到校支援服務,使他們盡展所長。除了到校服務外,童創文化亦自家研發不同種類的遊戲卡及兒童繪本,幫助SEN學生寓學習於娛樂。 一個大膽的想法 成就了今天的架構 聯合創辦人Walter及童創文化其他伙伴於教育界打滾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本來在一家私營教育機構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希望能幫助SEN學生成長的想法。但在這些想法因資源所限而未能付諸實行,Walter一行人便毅然作出一個勇敢的決定,自行成立一個新的團隊。 從童創西遊到童創文化 起初Walter團隊只是在社交平台上連載一部名為「童創西遊」的單格漫畫,漫畫將SEN學生描繪成名著《西遊記》中的悟空、豬八戒及沙僧,打算以生動的風格讓家長及小朋友認識甚麼是SEN學生的需要。由於市場對這部漫畫的反應熱烈,Walter團隊便想在SEN領域裡再多做一點,於是便成立了「童創文化」,希望由自己的經驗及專業的團隊,讓學生能多元發展,儘展自己所長。 情緒不分對與錯 「情緒Mix & Match」社交遊戲卡是機構其中一個特色產品,遊戲卡涵蓋大部分基本的情緒。許多家長誤以為這套遊戲卡有標準答案,負面情緒就一定是錯誤的答案,但Walter認為情緒沒有分正面或負面,最重要是懂得教導小朋友如何接受負面情緒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聯乘力量 是一路走來的原動力 Walter認為聯乘的力量十分重要,亦表示歡迎任何機構與他們合作。例如有些繪畫家及桌遊公司想打進教育市場,惟他們不知道如何使小朋友喜歡自己的作品,「童創文化」便作為一個橋樑,協助他們打入教育市場。「童創文化」亦一直有與大專院校合作舉行學生實習計劃,希望透過大專生的創意為公司提供更多創新的想法。 以生動 +

[企業專訪] Suphia’s Functional Foods – 「真‧健康食品」的迷思

Suphia’s Functional foods主要出品是純素、無麩質、無蛋、無奶、無糖的食物,這些純天然的食品可以作為代餐、運動前後的食物或小食。 【因禍得福】 Suphia早於四年前就開始創業,原因是她發現了自己患有食物不耐症,食物不耐症是因為食物、飲料、食品添加劑或是食物中成份產生的有害反應。在國外,患有這個病的人多會進行檢查,查看那種食物會令自己身體不舒服,但華人社會對於這個病的意識卻很低,因此Suphia希望能推廣健康意識給香港人。 由於Suphia對大部份本地餐廳的食物都會產生有害反應,於是開始研究適合自己的菜單。曾在機食品公司工作的Suphia認識了一班講究健康飲食的同路人,他們得知Suphia有自家出品之後,就建議及說服Suphia接受訂單,因為朋友們知道在市面難以找得到真正健康的食物。結果,Suphia決定自立門戶,生意亦冉冉上升。 【細致入微】 Suphia’s Functional foods 的產品最特別之處在於沒烘烤過,製造過程是先以機器打磨,再用凍乾的方式來弄乾食材。如此的製作令不同食物敏感的任何人都能放心享用。Suphia亦設計了不同種類的生產線,例如CBD食品可以令人很快放鬆起來,睡眠質素會得以提升,有焦慮症的病人病情也會得以舒緩。生酮食物亦是Suphia公司其中一個招牌菜,想以生酮飲食來減肥的人,可以用來當作早餐等,極速瘦身。 【真‧健康食品】 當談到Suphia’s Functional foods有甚麼獨特之處,Suphia先解釋如何定義一種食物為健康食品,是要看看它們的原材料、烹調過程和儲存。透過高溫烘烤或加入防腐劑的食物並不能定義為健康食品。

[企業專訪] GoProjects – 打破傳統創建有效多重職業模式

GoProjects是一個旨在打破傳統的工作配對平台,幫助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創建有效的替代工作模式,以充分利用不斷上升的零工經濟趨勢。平台主要業務包括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作網上工作配對,為自由工作者提供培訓及諮詢服務等。GoProjects的目標是成為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社區,會員能夠在零工經濟的興起中共同學習,互動,合作和創新,而不是單純構建和購買解決方案。 自由工作者 –>正職–>專業自由工作者平台創辦人 自少便知道自己不喜歡讀書的創辦人Anson 由中學畢業起便開始成為了一個自由工作者,他透過自由工作模式做過救生員及不同行政工作等。在發現收入和工作不定時會令生活素質不穩定後,於是他決定找一份正職工作,從跨國企業市場推廣部門的「打電話專員」開始到業務拓展部門經理,一做便是十年。有了正職的他亦有接受不同自由工作項目的邀請以增加額外收入,Anson曾一度同時兼任多種不同類型的自由工作項目。 直到成為「打工仔」的第十年,他放棄了自己的正職工作,選擇重新投入自由工作者的行列。有過正職工作的Anson很快便再次感受到自由工作者的最大隱憂就是工作及收入不穩定。在經歷一系列的思索下Anson決定創辦平台Goprojects以幫助自由工作者,亦藉此幫助社會,讓每個人都可以在空餘時間發揮自己的才能,換取更多的收入。 打破市場的根深蒂固 Anson表示目前為止這個行業的競爭對手並不多,但同時代表著市場的接受度還未足夠。GoProjects 無懼挑戰,以自身的經驗製作出獨有的自由工作者培訓課程指導自由工作者。除了提升會員的操守和能力,Goprojects亦與企業客戶溝通十足,確保配對可以造就雙贏局面。 這個配對平台的願景是希望可以改變傳統市場對自由工作者的偏見,證明自由工作者一樣非常有能力。 以學習應對壓力 Anson表示創業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傳統價值觀認為創業風險大,與其面對眾多不穩定因素,倒不如安穩的「打份政府工」,身邊人對自立門戶的懷疑令亦Anson在創業初期感受到不少壓力。不過Anson卻有一種另類的減壓方式-上課,每當他上課就會全力專注於學習當中,暫時忘記其他煩惱。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實用知識之餘,又可以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令自己的視野增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放棄「想放棄」的想法 Anson表示創業者必須要有勇氣,因為踏出創業的第一步並不容易,他經常會提醒自己要思考「何謂初心及放棄」,從而努力堅持自身信念及放棄自己「想放棄」的想法。Anson認為放棄容易,堅持不懈卻難,此外,創業者亦不要單看計較是否成功,因為這段經歷實實在在會對人生有更多不同收穫及意義。

[企業專訪] 心靈沈澱房 — 石屎森林中的一刻安寧

心靈沈澱房主要有三項服務,包括供人心靈沉澱的房間; 「聆聽者」服務,無論是在位於葵青工業區的房間或是到客人所想的公共地方,心靈沈澱房都會為顧客提供聆聽者服務;最後就是剛推出的「有求必應」服務,心靈沈澱房同事會協助客戶處理生活瑣事。 『真心』、『真誠』,是兩個再簡單不過的詞語。但卻是在社會上很難得的事情。 【坐言起行】 現年28歲的銘仔從小到大就已經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因為年輕貪玩的性格令到或許可行的想法沒有機會實踐。直至一次,當銘仔與友人傾訴時無意間受到激勵,於是坐言起行,隔天就尋找適合的單位簽下租約,成立了心靈沈澱房的第一個基地。在有正職的情況下,銘仔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將公司的軟硬件如電郵等處理好,心靈沈澱房便正式開業將。被問到為何會開設心靈沈澱房時,銘仔回答主要是「希望香港人開心」。銘仔認為無論是在香港、亞洲或人類社會,很多病態都不是能在表面觀察到,而且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壓抑。如果能夠提供一個空間供給人釋放當前的壓力,開心指數就很容易提升。 【獨樹一幟】 談到開業到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銘仔就說是知名度不足和缺乏好幫手。「公司內外其實都需要幫忙。」他最希望能有優質的聆聽者或助手幫忙分擔自己的工作。心靈沈澱房對於「聆聽者」有著與別不同的要求,學歷如心理學學位等反而是其次,銘仔更留意聆聽者的談吐表達是否得宜。 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會有一套特定的技巧來回應客人的傾訴,論專業當然是無庸置疑,但銘仔著眼的「真心」、「真誠」有時候會較難表達於言談之間,因此心靈沈澱房希望能提供到專業人士之外的另一種服務讓客戶選擇。至於對外方面,宣傳是銘仔最想做好的,現時的目標是希望能有更加多香港人知道心靈沈澱房的存在。 【實話實說】 「付出和努力只是換來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銘仔覺得寄語需要現實才能真正幫助到有意創業的人。他比喻人生為每個人都在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創業就是其中一個章節。若然真的想創業,銘仔認為一定要先嘗試,因為你是故事中的主角。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時間和意義的不同,如果25歲還在瞻前顧後,到35-40歲時,創業的意義就大大不同。對於自己是不是適合創業的人,銘仔到現時仍未有結論,但慶幸自己正在尋找答案。

[企業專訪] Invisible Company – 水溶性包裝袋 為商家提供多一個選擇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基於真實性和公平性的社區,建立在我們可持續和創新的產品之上, 為大部分服裝界商家提供多一個環保的選擇; 致力鼓勵、教育和引領環境變化。” Invisible company 共同創辦人Devana介紹公司時拿起了公司的INVISIBLEBAG , 一個水溶性,可堆肥的、可生物降解的包裝袋,也是公司第一樣的創辦商品。當初創造INVISIBLEBAG的念頭是因為一次行山的經歷,她發現香港山上很容易發現不同的塑膠瓶及食品包裝,心生一念,覺得即便當天有好心人幫忙撿起垃圾,明天也會再有新的垃圾,如果想有效地減少塑膠垃圾,應從源頭解決。 經過三年的時間研究,她和先生在2020年2月成立了Invisible company ,同時推出了INVISIBLEBAG,推薦給大部分的服裝業,減少他們因商品包裝為環境帶來的壞處,也同時為他們帶來多一個選擇。 創業年半 減少100萬個膠袋 雖然公司於短時間內成功與超過2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交易,近至台灣,日本,遠至美國英國等,Devana卻認為環保行業於香港生存並不容易。比起競爭,Devana認為同業之間互相幫助比較重要,也相信這樣會有助環保業的發展。至於短時間獲得客戶的信任的主要原因,是團隊看中了近年網購的熱潮,業界會增加對塑膠包裝的需求,因此他們不遺餘力用心為產品拍攝及宣傳,成功達到目標。 從生產商角度出發

[企業專訪] Moment – 盛載著故事的溫度

Yammi是Moments的創辦人。2020年的時候成立了這個蠟燭品牌。Yammi自己很喜歡香味的味道, 所以希望可以利用自己喜歡的地方結合其他工藝,去建立一個產品。 我選擇製作蠟燭的原因是因為蠟燭在製作的過程中有元素結合 我認為製作蠟燭的過程十分治癒。在不同的溫度下,產品的成品都會有所不同 Yammi把品牌名稱為Moments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可以記得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說到Moments跟其他品牌與別不同的地方,這位年青人認為在於自己創作時有「希望為每個產品創作出一個獨特故事」這個心思傳遞給顧客。Yammi盼望顧客不單因產品的外觀而購買,而是因產品背後的故事及意像而購買。 「例如這種基本的系列比較著重味道及功能性,而其他造型的蠟燭則會有更多機會及空間給予我解釋顏色及形狀上的創作意念。」Yammi對著自己的作品念念有詞。這位Moments的創辦人另外舉例了有七種顏色的蠟燭系列 ,分享在製作時將很多方法融合其中。「首先它的外層和內層運用到兩種不同物料,那為什麼我最喜歡這個產品,當七杯放在一起時真的非常漂亮。所以我希望他們(顧客)看到這個蠟燭有不同的顏色,有一些產品背後藏著創作意念在內,我希望他們(顧客)不單止是購買一件蠟燭,而是購買一個故事。」Moments以故事為始,同時被故事圍繞。 與所有創業者一樣,Moments有著自己需要面對的挑戰。Yammi表示蠟燭很需要一個平台讓人看見實物,而比起其他產品,香味真的需要有實物才能表達出來,儘管用一千字、一百字、一萬字去形容一個香味,也不及親身感受撲鼻而來的震撼。所以Yammi才決定成立工作室,希望客人來到工作室可以親身看到蠟燭,嗅到蠟燭,以及觸摸到蠟燭。 要知道自己特別的地方,儘管有一千間(公司)在做同樣的東西,但我仍相信同樣的物料,不同的人製作出來的成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記著自己的特別之處,以及你想要表達怎樣的故事。

[企業專訪] nuttie.b – 營養師進駐nuttie.b 為手工製堅果醬劃出一片天

主打無添加油、無添加糖、無防腐劑,本地手工製堅果醬的nuttie.b以網店形式經營,而現時全港亦有十多個零售點能夠購置到nuttie.b的產品。 創辦人Christy是一名營養師,在香港工作兩年後,決定到澳洲深造,考取當地註冊營養師的牌照。課程有五年之長,但由於疫情關係,Christy在當地留學半年便被迫回港,以網上形式上課。在留學期間,她發現相對於香港,外國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天然堅果醬供客人選擇,而且價錢相宜,於是決定抱著小試下刀的心態,開設了Instagram專頁售賣手製果醬。雖然最初都只是朋友追蹤,但兩個禮拜後便開始獲街客追蹤及查詢,對於一個初創業的人士,這是支很大的強心針。 秉承宗旨  有麝自然香 Christy謙虛地覺得店鋪現階段沒有太多出眾地方,而她自己都明白到手工製堅果醬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大。Christy未來的方向是要令客人記得nuttie.b的存在,至於要如何達成這個目標,開發在香港市面上未有的產品是首要目標,正如Christy創立nuttie.b時,本地仍未有手工製堅果醬供售一樣。又例如剛推出的抹茶腰果醬,市面上的抹茶醬除了抹茶粉外,還會加入砂糖,牛奶,忌廉,但nuttie.b的出品則秉承店鋪宗旨,成份只有腰果和抹茶粉,相較健康之餘,亦能將品牌形象刻在食客的印象之中。 爭分奪秒 談到經營上所面對的難題,Christy表示時間管理是第一大挑戰。因為同時要兼顧學業、店鋪和營養師的事業,學業上花費的時間固然多,但在nuttie.b,既要處理客人的訂單,又要安排送貨或交收地點,而堅果醬也要動用不少心神制作才能維持水準。要兼顧眾多事務下,Christy長時間一天只能睡三至四小時左右。 nuttie.b招牌 開心果醬 從開業到現在,開心果醬是nuttie.b中其中一種最暢銷的產品,市面上很少有開心果醬供應,加上nuttie.b的開心果醬成份只有開心果,無添加糖,較易打動客人; 另外,與其他開心果醬相比,nuttie.b的水份較多,食客塗上面包時也會方便點。 Christy現時最希望能與cafe合作,因為現時cafe越來越多面包和面包圈供客人供用,亦會提供不同果醬,例如奶油芝士給客人享用,nuttie.b希望能夠給客人多一個較健康的選擇。 「有意創業的人,不要等,無論如何都要先嘗試。」

[企業專訪] – 四月四日的品牌 別具一格的卡片

April4 design由岀生於四月四日兒童節的Martin創立,店內產品眾多,包括紙卡片、木卡片、擺設卡、錄音留聲卡、便條紙等。品牌所有產品均主張趣味性,期望透過不同的元素為客人帶來一個新穎的體驗。 創業家/設計師 Martin一直從事設計行業,直到有一次為好友慶祝設計賀卡,殊不知反應不俗,於是便開始設計給其他朋友。後來覺得設計產品很有趣,自自然然便成立了品牌,相信這就是他口中的「因為有趣,所以設計;因為設計,所以有趣。」但Martin的創業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縱使他起初把所有心力放進April4 Design裡,但近年經濟不穩帶來了不少打擊,最終MArtin決定轉為半職。不過「雙半職」的Martin未有影響到工作和自身品牌,反而覺得這樣一方面能夠擴闊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亦能專注在自己身上,發掘自己想在產品呈現的東西。目前品牌主要集中在小而輕巧的產品,而運輸方式亦越來越成熟,由初頭的「人肉運輸」慢慢發展成郵寄。 “One man band”的April4 Design已慢慢上了軌道。 一步一艱辛 縱使公司開始發展平穩,但Martin仍然需要面對不少困難。其一,尋求願意生產特色紙卡的供應商不是易事。由於創業初期Martin對自己的產品信心不大,所以希望逐少逐少、一步一步地慢慢嘗試生產。可是,大部分廠商都希望能做到大量生產,甚少能找到願意與客人共同嘗試的供應商,尤其是Martin的設計的在廠商眼內都是「不常規、麻煩」。有見及此,Martin決定自己多做功夫,把設計分成不同部分,再分配給不同的供應商負責生產。 其二,Martin坦言自己「唔係一個自律嘅人,好少岀嘢」。設計一件產品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過程需要繁複的程序,因此對自律性低的他來說,每推出一件新產品可能會相隔一段時間。而且,成本問題也是小店顧慮的一項重要因素,為避免草率設計而只有少量產品熱售,Martin偏向「貴精不貴多」,因此每次新產品都是出於Martin的精心設計。 燃點一刻的火光 傳遞真摯的心意 被問到品牌的自信推介,Martin直指「點火生日卡」是最受客人歡迎的一款產品。正如品牌網站的介紹,「火光只是一剎,回憶卻能永恆」,點著隨卡附上的火柴後,客人自訂的隱藏祝褔字句便在卡片上慢慢顯現出來。至於設計風格方面,身為Designer的Martin也坦言並沒有刻意塑造自己的定位,反而在客人的回饋中得知原來自己是「強烈且顏色鮮艷」的設計風格。即使如此,不為自己定型的Martin仍然想試試新意思,希望把不同紙牌遊戲的元素結合起來,重新包裝成為新的產品,令店內產品能夠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