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Register

Hot Articles

[企業專訪] GoProjects – 打破傳統創建有效多重職業模式

GoProjects是一個旨在打破傳統的工作配對平台,幫助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創建有效的替代工作模式,以充分利用不斷上升的零工經濟趨勢。平台主要業務包括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作網上工作配對,為自由工作者提供培訓及諮詢服務等。GoProjects的目標是成為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社區,會員能夠在零工經濟的興起中共同學習,互動,合作和創新,而不是單純構建和購買解決方案。 自由工作者 –>正職–>專業自由工作者平台創辦人 自少便知道自己不喜歡讀書的創辦人Anson 由中學畢業起便開始成為了一個自由工作者,他透過自由工作模式做過救生員及不同行政工作等。在發現收入和工作不定時會令生活素質不穩定後,於是他決定找一份正職工作,從跨國企業市場推廣部門的「打電話專員」開始到業務拓展部門經理,一做便是十年。有了正職的他亦有接受不同自由工作項目的邀請以增加額外收入,Anson曾一度同時兼任多種不同類型的自由工作項目。 直到成為「打工仔」的第十年,他放棄了自己的正職工作,選擇重新投入自由工作者的行列。有過正職工作的Anson很快便再次感受到自由工作者的最大隱憂就是工作及收入不穩定。在經歷一系列的思索下Anson決定創辦平台Goprojects以幫助自由工作者,亦藉此幫助社會,讓每個人都可以在空餘時間發揮自己的才能,換取更多的收入。 打破市場的根深蒂固 Anson表示目前為止這個行業的競爭對手並不多,但同時代表著市場的接受度還未足夠。GoProjects 無懼挑戰,以自身的經驗製作出獨有的自由工作者培訓課程指導自由工作者。除了提升會員的操守和能力,Goprojects亦與企業客戶溝通十足,確保配對可以造就雙贏局面。 這個配對平台的願景是希望可以改變傳統市場對自由工作者的偏見,證明自由工作者一樣非常有能力。 以學習應對壓力 Anson表示創業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傳統價值觀認為創業風險大,與其面對眾多不穩定因素,倒不如安穩的「打份政府工」,身邊人對自立門戶的懷疑令亦Anson在創業初期感受到不少壓力。不過Anson卻有一種另類的減壓方式-上課,每當他上課就會全力專注於學習當中,暫時忘記其他煩惱。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實用知識之餘,又可以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令自己的視野增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放棄「想放棄」的想法 Anson表示創業者必須要有勇氣,因為踏出創業的第一步並不容易,他經常會提醒自己要思考「何謂初心及放棄」,從而努力堅持自身信念及放棄自己「想放棄」的想法。Anson認為放棄容易,堅持不懈卻難,此外,創業者亦不要單看計較是否成功,因為這段經歷實實在在會對人生有更多不同收穫及意義。

[企業專訪] 心靈沈澱房 — 石屎森林中的一刻安寧

心靈沈澱房主要有三項服務,包括供人心靈沉澱的房間; 「聆聽者」服務,無論是在位於葵青工業區的房間或是到客人所想的公共地方,心靈沈澱房都會為顧客提供聆聽者服務;最後就是剛推出的「有求必應」服務,心靈沈澱房同事會協助客戶處理生活瑣事。 『真心』、『真誠』,是兩個再簡單不過的詞語。但卻是在社會上很難得的事情。 【坐言起行】 現年28歲的銘仔從小到大就已經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因為年輕貪玩的性格令到或許可行的想法沒有機會實踐。直至一次,當銘仔與友人傾訴時無意間受到激勵,於是坐言起行,隔天就尋找適合的單位簽下租約,成立了心靈沈澱房的第一個基地。在有正職的情況下,銘仔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將公司的軟硬件如電郵等處理好,心靈沈澱房便正式開業將。被問到為何會開設心靈沈澱房時,銘仔回答主要是「希望香港人開心」。銘仔認為無論是在香港、亞洲或人類社會,很多病態都不是能在表面觀察到,而且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壓抑。如果能夠提供一個空間供給人釋放當前的壓力,開心指數就很容易提升。 【獨樹一幟】 談到開業到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銘仔就說是知名度不足和缺乏好幫手。「公司內外其實都需要幫忙。」他最希望能有優質的聆聽者或助手幫忙分擔自己的工作。心靈沈澱房對於「聆聽者」有著與別不同的要求,學歷如心理學學位等反而是其次,銘仔更留意聆聽者的談吐表達是否得宜。 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會有一套特定的技巧來回應客人的傾訴,論專業當然是無庸置疑,但銘仔著眼的「真心」、「真誠」有時候會較難表達於言談之間,因此心靈沈澱房希望能提供到專業人士之外的另一種服務讓客戶選擇。至於對外方面,宣傳是銘仔最想做好的,現時的目標是希望能有更加多香港人知道心靈沈澱房的存在。 【實話實說】 「付出和努力只是換來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銘仔覺得寄語需要現實才能真正幫助到有意創業的人。他比喻人生為每個人都在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創業就是其中一個章節。若然真的想創業,銘仔認為一定要先嘗試,因為你是故事中的主角。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時間和意義的不同,如果25歲還在瞻前顧後,到35-40歲時,創業的意義就大大不同。對於自己是不是適合創業的人,銘仔到現時仍未有結論,但慶幸自己正在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