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專訪] 心靈沈澱房 — 石屎森林中的一刻安寧

圖片:心靈沈澱房(壹), HoneyComb
心靈沈澱房主要有三項服務,包括供人心靈沉澱的房間; 「聆聽者」服務,無論是在位於葵青工業區的房間或是到客人所想的公共地方,心靈沈澱房都會為顧客提供聆聽者服務;最後就是剛推出的「有求必應」服務,心靈沈澱房同事會協助客戶處理生活瑣事。
『真心』、『真誠』,是兩個再簡單不過的詞語。但卻是在社會上很難得的事情。

【坐言起行】
現年28歲的銘仔從小到大就已經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因為年輕貪玩的性格令到或許可行的想法沒有機會實踐。直至一次,當銘仔與友人傾訴時無意間受到激勵,於是坐言起行,隔天就尋找適合的單位簽下租約,成立了心靈沈澱房的第一個基地。在有正職的情況下,銘仔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將公司的軟硬件如電郵等處理好,心靈沈澱房便正式開業將。被問到為何會開設心靈沈澱房時,銘仔回答主要是「希望香港人開心」。銘仔認為無論是在香港、亞洲或人類社會,很多病態都不是能在表面觀察到,而且很容易造成很多的壓抑。如果能夠提供一個空間供給人釋放當前的壓力,開心指數就很容易提升。

【獨樹一幟】
談到開業到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銘仔就說是知名度不足和缺乏好幫手。「公司內外其實都需要幫忙。」他最希望能有優質的聆聽者或助手幫忙分擔自己的工作。心靈沈澱房對於「聆聽者」有著與別不同的要求,學歷如心理學學位等反而是其次,銘仔更留意聆聽者的談吐表達是否得宜。
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會有一套特定的技巧來回應客人的傾訴,論專業當然是無庸置疑,但銘仔著眼的「真心」、「真誠」有時候會較難表達於言談之間,因此心靈沈澱房希望能提供到專業人士之外的另一種服務讓客戶選擇。至於對外方面,宣傳是銘仔最想做好的,現時的目標是希望能有更加多香港人知道心靈沈澱房的存在。

【實話實說】
「付出和努力只是換來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銘仔覺得寄語需要現實才能真正幫助到有意創業的人。他比喻人生為每個人都在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創業就是其中一個章節。若然真的想創業,銘仔認為一定要先嘗試,因為你是故事中的主角。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時間和意義的不同,如果25歲還在瞻前顧後,到35-40歲時,創業的意義就大大不同。對於自己是不是適合創業的人,銘仔到現時仍未有結論,但慶幸自己正在尋找答案。